宣言命们的巨头应用链革独立
还记得三年前dYdX突然宣布要搬出StarkEx,自立门户建设Cosmos链的时候,整个行业都炸开了锅。当时我和团队的小伙伴们连夜讨论到凌晨三点,大家争执不休:这到底是一时冲动还是大势所趋?时间给出了答案——2025年的今天,Unichain和HyperEVM这些巨头的"分家"举动,正在彻底改变区块链世界的权力格局。 说起Uniswap要自己建链这事,其实早有端倪。早在2022年,Dan Elitzer那篇《UNIchain的必然性》就在圈内疯传。我当时读完后不禁拍案叫绝:说得太对了!想想看,Uniswap每天处理的交易量比某些小国的GDP还高,凭什么要把手续费大头都交给以太坊?果然今年2月Unichain正式上线后,短短几个月就吸引了上百个项目入驻,TVL直接冲进L2前五。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Hyperliquid。这家永续合约交易所从成立第一天起就铁了心要单干。他们不仅搞定了自己的链,现在还玩起了HyperEVM生态。说实话,当我看到HyperEVM上20亿美金的TVL时,第一反应是:这些资金要是放在Arbitrum上该多好啊!但这就是现实——头部应用正在集体"叛逃"。 这种变化带来两个深刻影响: 首先,L1/L2的"地主"地位正遭受挑战。以前是平台收租,应用卖命;现在倒好,Uniswap们自己当起房东来了。我算过一笔账,光Uniswap一家就给以太坊贡献了27亿美金gas费,相当于给房东交了20%的"保护费"。现在他们自己开连锁店,这钱自然就进自己腰包了。 其次,生态建设的方式彻底变了。传统L1都是先修路再招商,烧钱请开发商入驻。而Unichain们走的是"网红带货"路线——先做出爆款产品,再让其他项目来蹭流量。这种模式下,开发者是冲着真实的用户和需求来的,不是冲着那些迟早要撤的激励计划。 最让我感慨的是价值捕获逻辑的颠覆。还记得2017年Joel Monegro提出的"胖协议瘦应用"理论吗?当时这个观点简直是行业圣经。但看看现在Token Terminal的数据:应用层捕获的价值已经占到80%!这就像租户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才是创造价值的人,凭什么让房东躺着赚钱? 这种觉醒带来的变化是深远的: 想想Uniswap在以太坊上只分到1%的价值,这跟互联网时代平台抽成30%比起来,简直是在做慈善。现在他们终于想通了:既然我能创造64亿美金的价值,为什么不能多拿点? 不过话说回来,应用链也不是万灵药。像Aave这种重度依赖可组合性的协议就不太适合。而且目前来看,这更像是头部玩家的特权游戏——中小项目盲目跟风可能会死得很惨。 但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未来的加密世界,头部应用的市值必将超越大多数L1。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底层链巨头",恐怕要学着适应"基础设施服务商"的新角色了。这让我想起当年云计算如何颠覆传统软件行业——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最后给个个人建议:如果你在考虑要不要上应用链这趟车,先问问自己三个问题:用户认不认你的品牌?业务需不需要深度定制?团队能不能玩转链上治理?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还等什么呢?巨头的独立之路
游戏规则的重构
价值流动的逆转
未来的想象空间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地下美元经济暗流涌动:新兴市场如何玩转稳定币套利游戏
- 深夜币市突然躁动,这样的反弹真是入场良机?
- Osmosis:Cosmos生态中的明日之星?
- 企业到底该不该接受加密货币支付?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分叉之美:当加密世界迎来和平分手的艺术
- 区块链周报:SBF世纪审判落幕,加密行业监管风波持续
- Uniswap V4 Hook机制:创新背后的安全隐忧
- 开发者的福音:如何巧妙利用NFTScan API挖掘zkSync上的NFT金矿
- 比特币大涨!350点收益到手,3000美元轻松入袋
- 就业数据意外走弱 美国金融市场上演冰火两重天
- Web3.0遇上AI:一场改变未来的联姻
- 美联储鸽声嘹亮,比特币开启新一轮狂欢
- 当区块链遇上物理学:数字世界的全新法则
- 当银行遇见区块链:Fiat24如何重塑金融新生态
- 卡尔达诺2023:一季度表现亮眼但暗藏隐忧,二季度路在何方?
- Web3合规革命:zCloak推出颠覆性全链KYC方案
- 加密世界新纪元:Ethscriptions与Facet-VM如何重塑区块链生态
- 当区块链遇上现实:一场理想与投机的大逃杀
- 11月加密市场:暴富机会还是泡沫陷阱?
- 以太坊新宠EigenLayer:揭开Restaking再质押协议的财富密码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