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潮饽饽韩国加密国民投身寨币炒币成香市场,山
说起韩国的加密货币市场,那可真是个疯狂又迷人的存在。前几天看到一份数据,让我这个金融老兵都不禁挑了挑眉毛——这个人口不到5200万的国家,竟然有600万人在炒币!相当于每5个韩国成年人里就有1个在币圈沉浮。
交易所大战:本土力量不容小觑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韩国人对本土品牌有种特殊情结,这在加密货币市场表现得淋漓尽致。四大本土交易所Upbit、Bithumb、Coinone、Korbit的交易量总和居然能达到币安的10%-16%,7月高峰期甚至达到了370亿美元,这个数字比不少国家的GDP还高!
特别有意思的是Upbit,这家交易所简直就是韩国的"币圈茅台",长期霸占80%的市场份额。今年2月360亿美元的交易额,让我想起了2017年比特币大牛市时的盛况。
韩国特色:高风险偏好与"泡菜币"现象
说到韩国投资者的特点,那绝对是个值得玩味的话题。和美国机构投资者偏爱比特币、以太坊不同,韩国散户们似乎对山寨币情有独钟。记得10月份LOOM币那个过山车行情吗?一个月暴涨10倍又暴跌80%,这种刺激玩法在韩国市场司空见惯。
更夸张的是那些所谓的"泡菜币"——比如Steem Dollars、Moss Coin这些在全球市场几乎无人问津的代币,在Upbit上却能占到100%的交易量。这种现象让我想起了2008年韩国本土股票市场的"코스피(KOSPI)"现象,本土投资者总是对某些特定资产表现出狂热追捧。
零手续费能走多远?Bithumb的赌局
10月初Bithumb搞了个大动作——零手续费交易。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国内券商的价格战。刚开始确实效果显著,市场份额一度突破20%,但这种"烧钱换流量"的模式能持续多久?毕竟交易所不是慈善机构,没了手续费这块主要收入,长期来看恐怕难以为继。
有趣的是,即便免手续费,Bithumb的市场份额最后还是回到了原来的水平。这说明韩国投资者选择交易所的标准并不是单一的,流动性、安全性、用户体验这些"软实力"可能更重要。
Tron网络为何在韩国吃香?
说到转账网络的选择,韩国人的偏好也很特别。Upbit上Tron网络的交易量居然是以太坊的5倍!这背后反映的是韩国投资者对交易成本的敏感度。毕竟在频繁买卖山寨币的过程中,省下的gas费可能就是利润。
不过这种现象也引发了我的思考:韩国加密市场是否正在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大量资金在境内交易所和少数几个海外平台间流转,而非真正参与到DeFi等创新领域。这种"内循环"模式长远来看可能会限制市场的发展。
总的来说,韩国加密市场就像一杯特调的烧酒——浓烈、刺激,带着鲜明的本土特色。在这个全民炒币的时代,韩国人用他们特有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加密故事。只是不知道,这样的狂欢最终会带来怎样的结局?
(责任编辑:项目)
-
韩国交易所造链大猜想:Upbit和Bithumb的区块链布局会如何展开?
最近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全球主流交易所纷纷开始搭建自己的区块链。Coinbase推出Base、Kraken推出Ink,就连传统券商Robinhood也按捺不住入场了。这让我不禁思考:韩国的两大交易所巨头Upbit和Bithumb会跟进吗?交易所造链背后的商业逻辑说真的,交易所造链绝非一时兴起。我在研究这个现象时发现,传统手续费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支撑交易所的持续增长。还记得2021年牛市时交易... ...[详细]
-
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Jerry Huang在游戏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后,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创作方法论。从早期的3G手游时代到如今的Web3革命,他始终坚信一件事:游戏创作的核心不在于技术有多炫,而在于能否准确抓住玩家的心理需求。欲望是第一生产力记得我刚开始做第一款游戏时,整天纠结于画面品质和技术实现。直到有天看到玩家们为了一个简单的排行榜争得面红耳赤,才恍然大悟——真正驱动游戏的不是别的,正是人性深... ...[详细]
-
FTX的创始人Sam Bankman-Fried,这个曾经在加密货币领域叱咤风云的天才少年,如今正面临人生最严峻的考验。下周开始的审判将决定这位31岁的企业家是否要为FTX及其关联公司Alameda Research的崩溃承担刑事责任。检方的重担想象一下法庭上的场景:检察官们必须说服陪审团,证明SBF明知故犯地欺骗了他的客户、借款人和投资者。这不是个小任务!他们要拿出确凿证据证明这位前亿万富翁确实... ...[详细]
-
最近币圈有个项目特别有意思,Tellor(TRB)这个预言机项目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凤凰涅槃"。记得8月份那会儿还在14美元左右徘徊,九月中旬突然就飙到了46美元,涨幅近300%,让不少观望的投资者直拍大腿。更戏剧性的是,后来价格又回落到26美元,就当大家都以为它要凉凉的时候,嘿,这家伙居然又来了个漂亮的回马枪,直接突破50美元大关!这种过山车式的行情,真是让人又爱又恨。TRB到底是什么来头?说起来... ...[详细]
-
最近这一周,以太坊市场就像个情绪不稳定的年轻人,让人捉摸不定。机构投资者们似乎集体患上了"选择困难症",上周刚刚大手笔卖出了10.5万枚ETH,这周又突然回心转意买回了1.69万枚。这种反复无常的操作让本就敏感的市场更加躁动不安。作为一个在加密货币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信号:交易所里的ETH储备量正在持续减少。这就像超市货架上的紧俏商品被悄悄搬空一样,供应减少往往意味着价格变... ...[详细]
-
最近币圈有个项目特别有意思,Tellor(TRB)这个预言机项目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凤凰涅槃"。记得8月份那会儿还在14美元左右徘徊,九月中旬突然就飙到了46美元,涨幅近300%,让不少观望的投资者直拍大腿。更戏剧性的是,后来价格又回落到26美元,就当大家都以为它要凉凉的时候,嘿,这家伙居然又来了个漂亮的回马枪,直接突破50美元大关!这种过山车式的行情,真是让人又爱又恨。TRB到底是什么来头?说起来... ...[详细]
-
今天早上翻看币圈新闻时,几条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香港特首李家超明确表态说,使用无牌加密平台的投资者要自负风险,这话说得够直白。HTX平台倒是挺有意思,29.6亿美元的资产躺在账户里,看来这个冬天的储备粮准备得挺足。但更让人在意的是美联储卡什卡利的表态,他说还要再加息一次然后维持不变,这话听着耳熟,就像去年说"通胀是暂时的"一样让人将信将疑。市场中的"鳄鱼法则"说到投资,我常跟朋友们讲一个故事:想象... ...[详细]
-
最近美联储一份内部研究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份报告详细探讨了一个可能颠覆传统金融的游戏规则改变者——现实世界资产的通证化。说实话,当我第一次深度研读这份报告时,感受到了那种久违的"未来已来"的震撼。通证化:华尔街的新宠想象一下,你可以在手机上像买卖股票一样轻松投资一栋纽约的写字楼,或者用比特币购买黄金的零碎份额。这就是通证化带来的可能性。美联储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区块链技术为房地产、大宗商品等实物资产... ...[详细]
-
在金融科技浪潮的冲击下,老牌银行们终于开始放下身段拥抱新技术了。这不,澳新银行最近搞了个大动作——他们通过Chainlink的跨链协议成功测试了代币化资产交易,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第一次用手机支付时的震撼感。银行稳定币的"试水"之路说实话,看到澳新银行投资组合负责人Nigel Dobson那份声明时,我不禁莞尔。这位西装革履的银行家谈起区块链技术时的热情,活像个刚入行的加密货币爱好者。他说这次测试是个... ...[详细]
-
ChatGPT迎来重大变革:一周内三次突破性升级让AI变得更智能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AI发展的科技观察者,我不得不说OpenAI最近的这波操作简直太猛了!就在今天,ChatGPT重新开放了那个让无数用户心心念念的"联网"功能。这意味着什么?就像给一个原本只能翻阅旧报纸的学者突然装上了实时更新的新闻终端。打破信息壁垒:ChatGPT终于跟上时代了记得去年我第一次使用ChatGPT时,最让人抓狂的就是它总是回答:"我的知识截止到2021年9月..."现在好了,通过选择...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