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我在伊遇见方式了未来的斯坦思维
作者:ivyfanshao.eth | 来源:饭勺放在杯子里
一场思想的碰撞实验
说实话,当我踏入ZuConnect这个临时搭建的"pop-up城市"时,完全没想到会在伊斯坦布尔这座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城市里,经历如此震撼的思维革命。这个为期两周的活动,与其说是一场会议,不如说是一次精心设计的社会实验——把300个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高素质人才聚集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支付金融视角下的全球图景
我特意从支付金融的角度采访了七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其中两位阿根廷和加纳的创业者给我的印象最深——他们最初都做过加密货币钱包,后来不约而同地转向教育培训。有趣的是,当他们描述本国的金融状况时,那种逻辑严密的思维方式简直令人惊叹:从地理政治大背景切入,层层剖析外汇和金融问题,最后给出解决方案。看到他们展示的本地支付工具,比如belo钱包和USSD移动支付,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在资源匮乏的地方,人们总能想出天才般的解决方案。
徒步中的思想盛宴
记得有一次,我们五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去森林徒步。这群人里有研究生物长寿科技的,有痴迷哲学考古的,还有专注隐私项目的。他们之间的对话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狂欢——从UFO到51区秘密,从生化技术到复制人,从政治到鲍勃·迪伦,话题跳跃得让人眼花缭乱。最令我震惊的是,车里三个人根本没开数据流量,却能一整天不看手机。那天我也尝试着克制刷手机的冲动,结果手机电量还剩70%,这在平时简直是天方夜谭。
全球化的思维碰撞
另一次让我大开眼界的是一个全球化工作坊,讨论如何为埃塞俄比亚、阿根廷和土耳其开发合适的加密产品。房间里的人来自中东、非洲、拉美、东欧...简直是个小型联合国。最让我自愧不如的是,他们能在不了解全部背景的情况下,依然能自信地表达观点,展开辩论。而我发现自己总是在脑中准备"腹稿",无法即兴对话。比如当加纳的朋友说"非洲人民不在乎民主,只在乎基本生活质量"时,立即引发了热烈讨论,而我却只能做个沉默的听众。
意料之外的商业启示
讨论"成功产品案例"时,Binance意外成为了焦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参与者们纷纷赞赏它在本地化方面的努力:在阿根廷,它贩卖的是"白天当老师,晚上做交易"的梦想;在尼日利亚,它解决的是疫情后的资金自由问题。他们说:"人们不在乎自我托管,他们只在乎如何轻松跨境转账。"这个观点让我深思——我们华语圈对Binance的研究实在太少了,也许是因为"母语歧视",把它当成了"自家产品"而忽视了它的成功之道。
规训与解放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规训"的力量。在常规社会中,我们总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而当身处ZuConnect这样包容多元的社区时,那块压在身上的"规训之石"似乎被搬开了,人们敢做平时不敢做的事,甚至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疯子"一起疯。这种自由生长的感觉,正是实验性社区最珍贵的价值。
写作与思考
从Gary和Chance那里,我学到了用写作来梳理思维的方法。把模糊的想法转化为清晰的文字,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训练。这让我想起1872年成立的波西米亚俱乐部——那些精英们在森林里的秘密聚会。ZuConnect的筛选机制确实引发争议:高素质社区必然伴随高准入门槛,但这样会不会背离开放性的初衷?也许我们需要不同类型的pop-up城市,各自探索这条光谱上的不同位置。
回望这段经历,我才真正明白:ZuConnect最珍贵的不是具体讨论了什么,而是它让我看到了思维方式变革的可能。在这个信息爆炸却思维同质的时代,能遇见这样一群"不一样思考"的人,何其幸运。
(责任编辑:要闻)
-
作为一个在比特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时常思考一个困扰着每个比特币信徒的核心命题:我们追逐的金融主权,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脱离社会依赖而存在?说实话,这个问题就像比特币本身一样充满哲学意味。主权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记得2017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扩容大战吗?当时我还在硅谷的一家区块链公司任职,每天会议室里都弥漫着火药味。正是那场争论让我深刻意识到,所谓的"主权"从来都不是绝对的。就像你不能既享受城市生... ...[详细]
-
每次当我看到那些关于"加密货币监管"的新闻标题时,就会想起第一次听说比特币时那种既兴奋又困惑的感觉。转眼十几年过去,曾经被视为"法外之地"的加密货币市场,如今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监管变革风暴。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就是近期在英国正式生效的"旅行规则"。一、旅行规则:从传统金融到加密世界的"跨界监管"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说"旅行规则"时,还以为是和旅游签证有关的规定。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其实是金融监管领... ...[详细]
-
加密货币圈子里最近掀起了一阵波澜,知名分析师Cantering Clark(业内人称Flow Horse)抛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观点:今年市场可能会复制2019年的复苏奇迹。作为一个经历过几轮牛熊的老韭菜,我得说这个预测确实触动了不少投资者的神经。历史的轮回:2019年的启示2019年在加密货币历史上是个承前启后的关键年份。Clark提醒我们,当时市场刚从2018年的寒冬中复苏,DeFi概念开始崭露... ...[详细]
-
现在的市场简直就像一潭死水,连个像样的涟漪都看不到。比特币昨天在25940和25781之间晃悠了一整天,今天估计还是这个死样子。26000和25700这两个数字就像是两堵墙,把价格死死地困在里面。以太坊也好不到哪去,ARB更是让人提不起兴趣。说实话,现在的市场弱到连是不是底部都说不准,搞不好下周CPI数据一出,又得来一波深度回调。熊市生存法则这种时候,我的建议很简单:现货拿住别动!短线交易真的没意... ...[详细]
-
这个9月18日可真是热闹,币圈又上演了一出资金大戏。说来有趣,18个小时前1万枚ETH突然从Stake平台"搬家"到币安,这可不是小数目啊!Highstreet那边也动作频频,203万枚HIGH刚解锁就急着"分红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河南那支1.5亿规模的元宇宙基金,看来地方政府也开始"下注"Web3.0了。市场观察:多空博弈的关键时刻说实话,盯着BTC的盘面这几天我都快成"斗鸡眼"了。周末的行... ...[详细]
-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DeFi领域的观察者,我必须说Frax Finance确实让我眼前一亮。这个由Sam Kazemian领衔的项目,正在用创新的方式重新定义稳定币的可能性。三足鼎立的稳定币矩阵Frax Finance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稳定币生态系统,而非单一的稳定币产品。就像搭建了一个稳定的三脚架,每个支点都发挥着独特作用。FRAX:稳健的基石记得2023年初那个寒冷的二月,当Fr... ...[详细]
-
Friend Tech 的狂野之旅:一场由投机、创新与危机交织的社交实验
最近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Friend Tech这个现象级应用,不得不承认它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风口上的猪"。作为经历过无数泡沫周期的投资人,我既为它的创新拍案叫绝,又对它的未来忧心忡忡。下面就跟大家聊聊这个疯狂的社交金融实验。从零到千万:Friend Tech的野蛮生长史说实话,Friend Tech的成功配方并不神秘,但我第一次看到这种玩法还是忍不住惊叹。记得去年Clubhouse昙花一现时,我就跟... ...[详细]
-
说实话,在当下的区块链行业里,能像Zecrey这样成功转型的项目还真不多见。记得去年第一次接触这个项目时,它还是个主打隐私跨链的技术派,现在已经华丽转身成为AA(账户抽象)钱包的先行者了。Zecrey的前世今生最早认识Zecrey是在一个DeFi技术分享会上。当时他们的CTO正激情洋溢地介绍着基于zkRollup的隐私跨链方案,那方案确实惊艳:不仅能实现以太坊、Near、Solana这些主流公链间... ...[详细]
-
10.5行情策略:与其低声下气求合作,不如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前几天跟一个老朋友聊天,他突然感慨道:"在这个圈子里混啊,我算看明白了,与其整天想着怎么巴结大佬,不如把自己的本事练好。"这话说得实在是通透。就好像我们小时候课本里讲的"花香自有彩蝶来",在这个市场里也是一样的道理。市场动态速览说来有趣,昨晚熬夜看盘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信号。1小时图上那个布林通道就像个正在收缩的口袋,K线在中轨下方徘徊,MACD两条线缠绵在一起不肯分开,KDJ倒是调皮地来了... ...[详细]
-
要说今年9月最值得期待的Web3盛事,除了主会场Token2049外,周边活动"新加坡DeFi之夜"绝对不容错过!作为长期关注区块链行业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这次活动的阵容实在太豪华了。香港知名风投机构Hailstone Labs这次可真是下足了血本,不仅找来稳定币王者Frax Finance助阵,还请到了跨链兑换新贵Wombat Exchange一起打造这场盛会。9月15日晚,新加坡厄士金路思乐酒...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