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币监香港化迎民币稳定机遇管第国际字新一枪来数打响
8月1日这天,香港金融圈沸腾了。当《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的消息传来,我这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炮儿也不禁感叹:香港这次真是下了一盘大棋!记得条例生效前三天,金管局就马不停蹄地发布了配套文件,那阵仗活像是过年发红包一样热闹。
说实话,这些年稳定币就像个"叛逆少年",一方面在跨境支付领域展现出惊人天赋,动不动就帮企业省下90%的手续费;另一方面又经常惹是生非,洗钱、诈骗的新闻层出不穷。香港这次出手,说白了就是要给这个"熊孩子"立规矩。
全球监管的"香港样本"
眼下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忙着给稳定币"上笼头"。欧盟人做事就是板正,直接把稳定币当电子货币管;美国人最实际,上来就要求100%储备;新加坡和日本则走开放路线,边试点边观察。要我说,香港这次制定的规则绝对是"亚洲特色"的典范——既严格又灵活。
最绝的是那条"不限制挂钩法币种类"的规定。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在给人民币国际化开绿灯。想想看,以后老外用港币稳定币结算,实际结算的可能就是人民币,这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玩得漂亮!
牌照争夺战打响
现在香港金管局门口都快被踏平了,50多家机构排队咨询的场景让我想起当年iPhone首发。有个在蚂蚁集团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团队最近天天加班到凌晨,就为了赶在9月30日前把申请材料备齐。不过金管局说了,首批牌照就发几个,竞争比考香港大学还激烈。
说实话,2500万港币的准入门槛确实不低。但想想那些动辄百万美元的跨境转账手续费,这笔买卖绝对值。我认识的一个外贸公司老板说,现在用传统方式汇款,光手续费就够买辆特斯拉了,等稳定币普及后,这点钱连个充电桩都买不起。
监管的"紧箍咒"与"金钟罩"
金管局这次是动了真格。每周公布储备、季度审计、三分之一独董...这些要求比上市公司还严格。有个做USDC的朋友直呼"太狠了",他们现在每月披露一次都觉得麻烦。
不过说实话,经历了Terra暴雷事件后,这种严管反而让人安心。就像余伟文说的,不能因为怕噎着就不吃饭,关键是要把饭碗端稳了。过渡期安排也很人性化,给老玩家留了6个月缓冲期,这种"软着陆"的做法值得点赞。
未来已来
花旗预测2030年稳定币市场规模将达到3.7万亿美元,要我说这还是保守估计。看看最近港股稳定币概念股的疯狂表现就知道,市场有多看好这个赛道。不过金管局及时泼的冷水很到位——创新可以,炒作不行。
最让我期待的是"数字人民币+港元稳定币"这个组合拳。想象一下,以后国际商贸用港币稳定币结算,背后实际上是人民币在流动,这不就是金融版的"曲线救国"吗?香港这座金融堡垒,正在用最"港式"的方式参与全球货币体系的重塑。
说到底,香港这次不仅是在制定规则,更是在定义未来。当其他地区还在争论要不要管、怎么管的时候,香港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既要给创新留足空间,又要给风险划清边界。这种平衡之道,或许正是数字金融时代最珍贵的监管智慧。
(责任编辑:社区)
-
看着Stripe、Circle和Tether这些大玩家纷纷搭建自己的专属链,我不禁要为他们鼓掌叫好——这步棋走得实在漂亮!但同时也为以太坊Layer2项目捏一把汗。Layer2的尴尬处境:技术完美却不讨喜说来讽刺,Layer2团队们整天绞尽脑汁想着怎么优化安全性,却忘了问问金主爸爸们到底要什么。你知道吗?像Stripe这样的支付大佬最在意的根本不是什么去中心化,而是从铸币到结算的完整控制权。试想一... ...[详细]
-
最近在研究RWA(Real World Assets)这个赛道,感触颇深。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混迹多年的老司机,我不得不说这个概念的潜力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简单来说,RWA就是把现实世界的资产搬到区块链上,让那些传统金融里的"老古董"也能在去中心化的世界里焕发新生。RWA到底是什么?其实RWA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记得2017年那会儿,我们就讨论过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 ...[详细]
-
Cosmos新玩法:流动性质押模块(LSM)将带来怎样的改变?
最近Cosmos生态圈里有个大新闻要来了,就是流动性质押模块(LSM)即将上线。作为一个在区块链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玩家,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个事。LSM到底是啥?首先得澄清一个误解,LSM不是要来抢第三方流动性质押协议的饭碗的。相反,它是给这些协议"松绑"的,让已经质押的ATOM能够重新流动起来。这就好比银行给储户提供了一张信用卡,让冻结的存款也能产生消费能力。目前来看,@stride_... ...[详细]
-
Friend.tech上的猎杀游戏:揭秘狙击手如何蚕食高价值账户利润
最近在逛加密圈的朋友们应该都听说了Friend.Tech这个社交平台的火爆。说实话,这个平台确实挺有意思,但就在大家忙着"交朋友"的时候,一群专业的"猎手"已经悄悄地展开了一场利润收割大战。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加密市场的从业者,我不得不说,这故事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记得那天晚上,我和团队里的@0xGhostCasper正在捣鼓一个自动交易机器人。我们的本意是想帮用户发现一些潜在的高... ...[详细]
-
作者:BART HILLERICH 翻译:火火/白话区块链当信任崩塌之后说实话,2022年那场加密市场雪崩的场景至今想起来还让人心有余悸。交易所接连暴雷的连锁反应,不仅让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更彻底暴露了这个行业在资产管理上的致命软肋。记得那天,我在咖啡厅偶遇一位老友,他双眼通红地盯着手机屏幕喃喃自语:"完了,全完了..."那一刻我才真切体会到,在这个看似光鲜的去中心化世界里,我们竟然把自己的血汗钱... ...[详细]
-
最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一项关键决策,可能正在悄悄改变企业对比特币的态度。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加密市场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这次改革来得正是时候。旧规制的困境现行的会计准则实在是个"奇葩"设计。想象一下,你在2020年以3万美元买入比特币,现在涨到6万却不能记录收益,但要是跌到1万就得马上认亏。这种"只计亏不计盈"的会计处理,简直就像是在用"独眼龙"的方式看待加密资产。难怪这么多企业对持... ...[详细]
-
九月的狮城格外热闹,亚洲顶级加密盛会TOKEN2049在新加坡拉开帷幕。作为加密圈老牌交易所的火币(如今已升级为HTX),这次可是拿出了"白金赞助商"的排场。不过最让我眼前一亮的,还是他们在新加坡最大Club举办的那场Afterparty - 这场派对不仅聚集了波场TRON、Enjin等业内大咖,连彭博社、华尔街日报这些主流财经媒体都来捧场。一个字母引发的品牌革命那天晚上,波场创始人孙宇晨站在聚光... ...[详细]
-
新加坡Web3热潮背后的法律陷阱:国际仲裁那些你必须知道的坑
看着新加坡Web3圈越来越热闹,我这个老法律人心里却总有点不安。最近参加了几场新加坡的Web3活动,发现不少创业者都沉浸在技术创新的兴奋中,却忽视了国际仲裁这个可能带来大麻烦的隐形炸弹。狂欢中的隐忧记得去年参加Token2049时,遇到一位来自上海的创业者王总。他兴冲冲地告诉我:"新加坡这边政策太好了,我们项目已经在新加坡仲裁中心备好了全套仲裁条款。"我当时就提醒他要仔细研究这些条款,可惜他太沉浸... ...[详细]
-
昨晚的市场真是让人捏把汗啊!虽然5分钟和15分钟线看起来还不错,但凌晨那波插针直接杀到4265,差点就碰到咱们的止损线了。说实话,当时我盯着K线图,手心都冒汗了。4225这个关键位就像一道生死线,好在最后撑住了,底仓总算保住了。比特币:高位套牢者的痛苦时刻周末那波行情真是刺激,首仓115150最高冲到116938,轻轻松松1800点利润到手。说真的,这种时候能吃到800-1500点就该知足了。我见... ...[详细]
-
最近在翻看Nansen发布的数据报告时,一组数字引起了我的注意——波场TRON这个公链每天处理的交易量竟然高达480万笔!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区块链行业的观察者,这个数字确实让我感到惊讶。要知道,能够在区块链领域保持如此高的交易活跃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说到Nansen,在圈内绝对是个响当当的名字。这家区块链数据服务商每天要处理超过500TB的海量数据,给16条主流公链上的2.5亿个地址打标签,数据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