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香港型的豪赌圈的金融艰难突围战一场与转
记得去年初春的时候,我在港岛的一家咖啡厅见到了VDX的几位创始人。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加密货币交易所,正忙着向香港证监会申请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你知道吗?现在最赚钱的反而是给券商做咨询。"其中一位合伙人苦笑着告诉我。这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在等待牌照的日子里,他们居然开辟了这样一条意想不到的业务线。
传统金融的寒冬与Web3的热望
说实话,香港金融圈最近几年过得并不舒坦。我认识的一位中环老banker经常感慨:"现在去陆家嘴开会,上海同行看我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这话虽然带着玩笑,但背后是残酷的现实:香港GDP从曾经占全国的1/5,到现在连苏州都不如了。
券商的日子尤其难过。有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22年香港证券公司数量减少了40家,这是2018年以来的首次明显下滑。我认识的一位本土券商老板告诉我:"现在做传统经纪业务就像在沙漠里找水,佣金都快贴地飞行了。"
这种情况下,Web3简直像沙漠里突然出现的绿洲。富途、老虎这些公司都在蠢蠢欲动,连上海绿地这样的"外来户"都在打听VASP牌照的事。最有趣的是盈透证券,直接拉着OSL的手就开始卖比特币了——这在三年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场景。
转型路上的荆棘与玫瑰
胜利证券投资的VDX是个很有意思的案例。他们从成立第一天就打定主意要走合规路线,这种远见在当时的币圈实属罕见。我跟他们的CMO Greta聊过,她说最积极申请牌照的反而是那些排名100开外的中小券商。"大券商还在观望,小券商已经饿得眼睛发绿了。"这话说得既生动又心酸。
但合规的代价有多大?VDX预计要花1-2亿港币,两年才能回本。我跟一位在证监会工作的朋友吃饭时,他半开玩笑地说:"现在申请牌照的文件摞起来比IFC还高。"这话虽然夸张,但确实反映了传统金融机构转型的艰难。
说到这个,不得不提潘君宇的故事。这位亚太区块链联会主席做事风格相当豪横——想做什么就直接收购相关公司。现在他搞AI+保险,二话不说就买下了一家上市保险公司。"与其跟老古董们费口舌,不如直接拿下牌照。"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香港金融圈新旧势力的角力。
合规的高昂学费
有天傍晚,我在中环天桥上遇到了刚从证监会出来的新火科技Vivian。她满脸疲惫地说:"今天又被问询了,光是解释我们的风控模型就用了三小时。"看着她手里的文件袋,我忽然意识到,这些转型者正在支付怎样昂贵的"入学费"。
任骏菲的故事更有意思。这位从北京转战香港的女强人告诉我:"以前在币圈,做个决定可能就一顿饭的功夫。现在?光是三人联签的流程就能让你怀疑人生。"但她也不得不承认,这种"慢"反而让人感到踏实——毕竟谁也不想天天提心吊胆地做生意。
不过最讽刺的是,有次酒会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我说:"你看台上那些西装革履的大佬,三年前说不定还在割韭菜呢。"这话让我思考了很久——香港的合规之路,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场大规模的"洗白"运动。
RWA:香港的新希望?
上个月在香港大学的区块链峰会上,我遇到了做RWA的Joe。这个曾经的互联网金融老炮现在全身心投入Web3,但他对香港的看法相当犀利:"没有优质底层资产,再好的链上技术也是空中楼阁。"
更让我惊讶的是,就连一些已经在数码港注册的公司,其实根本没人来香港办公。"我们就是挂个名,真正的业务都在链上。"一位深圳团队的CEO这样跟我说。这种"肉身缺席"的现象,或许正是香港Web3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夜深人静时,我常常想起那位老banker的话:"香港就像个豪华赌场,现在我们要学会玩新游戏。"这场转型注定不会轻松,但看着中环那些新搬进来的加密公司招牌,至少让人感觉到了一丝变化的希望。
(责任编辑:社区)
-
这几天的行情真是让人提心吊胆,果然不出所料,比特币和以太坊在经历了一轮高位拉锯战后,终于迎来了预料中的下跌。说实话,作为经历过多次牛熊转换的老韭菜,我早就感觉到市场风向不太对劲。特别是美联储决议落地后,市场就像泄了气的皮球,那些"买预期卖事实"的聪明资金早就开始偷偷跑路了。比特币技术面解读现在大饼在4小时图上像是在跳探戈,在26617美元这条关键的60日均线附近来回摇摆。上方26960的中轨压力像... ...[详细]
-
最近这段时间,加密货币市场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作为一个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不得不说,现在的行情比电视剧还精彩。比特币突然跌破11.3万美元这个心理关口,让不少新入场的朋友慌了神。但说实话,这种程度的回调在牛市里再正常不过了。比特币:暂时的回调还是趋势逆转?记得那天早上看到比特币价格时,我的咖啡差点喷出来。11.3万美元的支撑位说破就破,瞬间1.13亿美元的多头仓位被清算,市场一片... ...[详细]
-
8月的第一天,香港金融圈发生了一件大事——稳定币监管新政正式落地。这个消息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加密社区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作为一个从2017年就开始关注数字货币的"老韭菜",我不禁要感慨:时代真的变了。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新政一出,不少业内朋友都在朋友圈刷屏庆祝,说什么"香港加密春天来了"。但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记得去年参加香港金融科技周时,就听一位监管层人士私下说:"我们不是... ...[详细]
-
昨天OKB的表现简直让人目瞪口呆!就像坐了火箭一样,价格从47美元一路飙到141美元,涨幅超过180%。作为一名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很少见到这样剧烈的单日波动。这一切都源于OKX放出的一记重拳:一次性销毁6500万枚OKB,将总供应量永久锁定在2100万枚。销毁背后的"瘦身计划"说起这次销毁,不禁让我想起去年底的HT销毁事件。但OKX这次玩得更大,直接把代币总量砍到了和比特币相同的210... ...[详细]
-
说真的,在这个圈子里混久了就会发现,比特币就像是加密货币世界的晴雨表。每当它要减半的时候,整个市场都会随之躁动不安。还记得2016年那次减半吗?我当时还在犹豫要不要入场,结果错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机会之一。减半效应:数字货币市场的魔法时钟比特币的减半机制简直就是经济学教科书级别的设计。每四年一次的"产量削减",就像是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我清楚地记得2020年那次减半前后,整个市场的情绪变化—... ...[详细]
-
最近M31 Ventures发布了一份95页的Chainlink研究报告,说实话,能把95页报告读完的人绝对是真爱粉。不过报告里有个观点挺有意思:他们认为LINK代币可能是他们见过最优质的投资机会之一。但有意思的是,这么重磅的消息居然没在散户圈掀起太大波澜。(点击阅读完整报告)说到报告,Hyperliquid最近也出了半年报。说实话,这种长篇大论的行业报告通常都是专业人士的专属读物,但这次的内容确... ...[详细]
-
今早刷到这条新闻时,我差点把咖啡喷在键盘上——OpenAI宣布以每年1美元的象征性收费,将ChatGPT企业版推广至整个美国联邦政府。说实话,这个价格低得简直像是在做慈善。一场政府效率的革命Sam Altman这次的动作堪称大手笔。想想看,联邦政府那些繁文缛节的文书工作、重复枯燥的数据录入,现在都能交给AI来处理了。宾夕法尼亚州的试点结果就很说明问题:公务员们平均每天省下了95分钟!这相当于每周多... ...[详细]
-
加密货币市场这两天可谓风云变幻,索拉纳(SOL)的走势尤其令人揪心。说实话,作为一个长期关注SOL的投资者,看到它从210美元的高位一路下挫,我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落落。市场现状:乌云压顶眼下的情况确实不太乐观。SOL不仅跌破了185美元这个重要心理关口,更糟糕的是,它现在连100小时均线都守不住了。记得上周分析师们还在讨论SOL能否突破210美元,没想到转眼间就变成了是否守得住172美元支... ...[详细]
-
看着Stripe、Circle和Tether这些大玩家纷纷搭建自己的专属链,我不禁要为他们鼓掌叫好——这步棋走得实在漂亮!但同时也为以太坊Layer2项目捏一把汗。Layer2的尴尬处境:技术完美却不讨喜说来讽刺,Layer2团队们整天绞尽脑汁想着怎么优化安全性,却忘了问问金主爸爸们到底要什么。你知道吗?像Stripe这样的支付大佬最在意的根本不是什么去中心化,而是从铸币到结算的完整控制权。试想一... ...[详细]
-
说实话,最近国际金融市场的戏剧性发展简直比美剧还要精彩。美国财长贝森特最近在接受采访时的一番表态,让我仿佛看到了贸易战的终章。这位财长用了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他把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比作"三脚凳",税收、贸易和放松监管就是那三条腿。税收这条腿已经稳稳落地,《大而美法案》7月就生效了;现在贸易这条腿也快修好了,贝森特自信满满地预计10月底前能搞定。至于放松监管?那是个长期工程,现在政府要求每出台一项新... ...[详细]